垂盆草(学名:Sedum sarmentosum Bunge)是景天科,景天属多年生草本多肉植物。花茎细,匍匐,节上生根,叶轮生,叶倒披针形至长圆形,聚伞花序,花少,花无梗;萼片披针形至长圆形,花瓣黄色,披针形至长圆形,鳞片楔状四方形,种子卵形,5-7月开花,8月结果。
分布于中国福建、贵州、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甘肃、陕西、河南、山东、山西、河北、辽宁、吉林、北京,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垂盆草一般生长在山坡岩石石隙、山沟边、河边湿润处,极易栽培,对环境要求不严,家前屋后均可种植,也可盆栽,通常采用分株繁殖。
该种全草入药,性凉、味甘淡微酸,有清热解毒。
中文学名
垂盆草
拉丁学名
Sedum sarmentosum Bunge
别称
狗牙半支、狗牙瓣、鼠牙半支、石指甲、佛指甲、打不死等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福建、贵州、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甘肃、陕西、河南、山东、山西、河北、辽宁、吉林、北京(模式产地)。朝鲜、日本也有分布。生于海拔1600米以下山坡阳处或石上。[2]
主要价值
药用
【来源】药材基源: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的全草。[4]
【炮制】除去泥沙杂质,干品切段。[4]
【性味】甘、淡、凉;酸。[4]
【归经】归肝、胆、小肠经。[4]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湿热黄疸;淋病;泻痢;肺痈;肠痈;疮疖肿毒;蛇虫咬伤;水火烫伤;咽喉肿痛;口腔溃疡及湿疹;带状疱疹。[4]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克;鲜品50-100克;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搽;或取汁外涂;或煎水湿敷。[4]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服。[4]
园林
垂盆草作为草坪草的优良性状以及耐粗放管理的特性值得在屋顶绿化、地被、护坡、花坛、吊篮等城市景观工程中进行广泛推广应用,并可作为北方屋顶绿化的专用草坪草。可作庭院地被栽植,亦可室内吊挂欣赏。[3]
参考资料
[1] 垂盆草.中国自然标本馆 [引用日期2016-09-10]
[2] 垂盆草 .中国植物志.2013-12-18 [引用日期2013-12-18]
[3] 垂盆草的养殖方法.黔农网 [引用日期2016-09-01]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7[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775-776